中新网烟台9月14日电 (王娇妮 周洪洋)14日,2023年烟台市水下专项海上搜救演练举行,这是山东首次开展海上实战化的水下专项搜救演练。
2023年烟台市水下专项海上搜救演练举行。周洪洋 摄
本次演练模拟某客滚船出港期间发生旅客轻生跳海事件,船舶在开展搜寻救助过程发生螺旋桨缠绕渔网险情。
烟台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到遇险报告后,立即启动海上搜救应急预案,指挥各应急力量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开展搜救行动。搜救现场由“海巡0522”轮担任现场指挥船,负责现场协调各搜救单元,并做好外围保障工作。
作为山东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成员单位之一,烟台惹浪亭潜水俱乐部的专业潜水队伍迅速到达事发海域,在落水人员沉入水下后,立即开展水下救援,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将落水人员成功救起。
针对船舶螺旋桨缠绕渔网的情况,潜水员携带水下摄像机和专业切割工具,结合水文条件,快速制定水下作业方案,清除缠绕物,船舶动力得到及时恢复。
烟台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张清溪称,本次演练是山东首次海上实战化的水下专项搜救演练,也是首次将水下志愿救援队伍纳入海上搜救演练单元的一次尝试。通过演练,检验了水下志愿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,对于提高海上搜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。(完)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(13日)举行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水利部负责人介绍了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。
前八个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
党的二十大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统筹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治理提出明确要求。今年开局以来,各级水利部门全力抓好水旱灾害防御。在国家水网建设方面,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、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、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实施,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有序推进。
水利部部长 李国英:今年1至8月,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856亿元,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.36万个,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,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,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此外,水利部还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监管,实施河湖生态补水,开展88条母亲河复苏行动;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,推进48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。
什么是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呢?所谓“数字孪生灌区建设”是通过对灌区进行全面数字化建模,同步仿真运行、虚实交互、迭代优化,实现对灌区的实时监控、发现问题、优化调度的新型基础设施。
去年我国累计生态补水约70亿立方米
在昨天(13日)的发布会上,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江河流域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,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。
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去年我国组织实施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和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,补水范围涉及海河流域7个水系的48条(个)河湖,累计生态补水约70亿立方米,华北地区大部分河流实现了有流动的水,有干净的水。
水利部部长 李国英:2022年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0%,全国4.1万多座小水电站基本达到“应泄尽泄、应测尽测”,对恢复河流连通性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
在昨天(13日)的发布会上,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截至目前,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,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蓄、引、提、输、排工程网络体系。
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对全国1200多处大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,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80万亩,改善灌溉面积1.17亿亩,增加粮食产能近200亿斤。
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 陈明忠:今年安排中央投资166亿元用于581处大中型灌区改造,比2022年投资增加了七个百分点,到目前为止,这些工程总体进展顺利。
今年春灌、夏灌累计供水2500多亿立方米,实现了“应灌尽灌”,为小麦、玉米、水稻等作物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力水利支撑和保障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 【编辑:梁异】